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企业信贷供需两旺 央行举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


来源: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企业信贷供需两旺 央行举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李国辉

7月1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研究局局长王信、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出席发布会,发布解读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阮健弘表示,总量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而且在持续加大。

普惠小微贷款

和制造业贷款高速增长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从贷款结构来看,阮健弘表示,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8.7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6%。

“上半年企业贷款增加较多,是实体企业资金需求增加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阮健弘介绍称,近期央行对全国300多个地市进行信贷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信贷供需两旺,调研银行当前已经审批的企业贷款规模大体上超过了去年前三季度的总和,企业的贷款提款率比去年高5.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的贷款提款率比去年高7.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行业的贷款提款率比去年高6.5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如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的贷款提款率分别比上年高11.1个和9.5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贷款方面,邹澜介绍称,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前5个月增加普惠小微贷款1.4万亿元,同比多增538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已经支持了2863万户小微经营主体,信贷支持覆盖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小微市场主体。

制造业贷款方面,据邹澜介绍,截至5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创2011年2月份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达40.9%。

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的同时,有些领域实际上是明显压降的。周学东介绍称,比如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贷款,不管是开发贷还是按揭贷,这两年降得都比较明显。邹澜进一步介绍称,早些年,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3%、44%,近年在政策引导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至5月份占比已经降到25%。

三方面因素

推动社融高增长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对于社融多增的原因,阮健弘介绍了三方面因素。

一是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12.33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支持大幅增长。上半年,企业债净融资3.33万亿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非金融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2461亿元,几乎比去年同期翻一番。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86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250亿元。这三方面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比重达到19%,比去年同期高了7.7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体系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发力,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力度比较大。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2.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3万亿元。国债净融资988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5729亿元。

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

会适时退出

谈及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郭凯表示,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两个主线。

第一个主线是正常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通过总量、价格、结构工具来提供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使货币信贷能够为经济复苏提供足够支持。总量上,通过三次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安排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增长等,上半年推出的正在实施中和将要实施的货币政策支持措施大概为9万亿元左右,总量是足够的。这些政策都是比较长期的政策。

第二个主线是针对疫情出台的一些特殊的、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今年2月份出台的保障医疗产品生产和重要生活物资供应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春节后开市前两天超常投放的1.7万亿元流动性,支持复工复产的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及6月1日出台的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郭凯强调,这些措施是针对疫情特殊情况和不同特点设计的临时性政策措施。当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时就会自动退出。比如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经完成使命,现在医疗产品产能已经很大,物资保障非常充裕。现在基本上已经完全复工,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到6月30日也退出了,不再继续发放。春节后超额投放流动性的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随着金融市场交易恢复正常运转,也不再超额投放流动性。

郭凯表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以及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刚刚推开,还在逐步发力中。下半年经济恢复正常,传统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会更加明显,进入一个更加常态的状态。

资管新规过渡期政策备受关注

关键是要转型

谈及资管业转型,孙天琦表示,2018年4月份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资管产品实现了平稳有序转型,总规模稳中有降,整体风险持续收敛。一方面资金脱实向虚、自我循环的现象得到遏制,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持续压缩;另一方面净值性产品占比稳步上升,资管资金通过增加金融债、企业债投资的方式,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目前,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暂时出现了萎缩,我国经济也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增加了资管业务规范整改难度,市场非常关注资管新规过渡期相关政策。对此,周学东表示,各界对资管新规延长的建议比较多,但是无论是延长1年、2年还是3年,对金融机构来说关键是必须要转型,再回到过去大搞表外业务、以钱炒钱、制造金融乱象是不可能的。也有机构、学者建议不能延太长,可能延1年是比较合适的。

周学东谈到,过去两年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力度相当大。例如,委托贷款今年上半年减少了2300亿元,而去年和前年减得更多,去年上半年接近5000亿元,不规范的“影子银行”规模明显在压缩。

对于当前“影子银行”的规模,阮健弘介绍称,“一行两会一局”共同建立的资管产品统计制度,统计范围包括八大类,包括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信托公司的资管产品、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户、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保险的资管产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资管产品和公募基金。到今年5月末这些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总量是90.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3.5%。

对于个别理财产品出现的浮亏现象,阮健弘说,市场变化必然会导致净值产品的波动,这点是合理的,净值产品占比已达到60%,阶段性浮亏也是正常现象。整体上看,5月末,全部资管产品的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比年初增加了5000亿元,资管产品总体上收益是正的。

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

让利1.5万亿元来自三方面

郭凯表示,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来自三方面。一是利率下行实现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让利,规模大概为9300亿元,包括贷款利率下行、债券利率下行以及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的优惠利率贷款发放,共同引导利率下行。二是前期还本付息政策以及新推出的直达性政策工具,可以让企业减少要付的罚息和高息过桥贷款成本、减少担保费用等,这些测算合计大约让利2300亿元。三是通过银行减少收费3200亿元。

对下一阶段经济形势,王信认为,总体上看,我国经济运行目前持续好转,从各项经济指标看,这一态势比较明显。

王信表示,从投资来看,我国以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以及其他投资项目落地,有望使投资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消费也明显呈现边际改善,出口增长虽然可能下滑,但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出口状况相对较好。预计未来物价总体稳定,CPI涨幅或有所回落,PPI同比跌幅收窄。6月份PPI环比为正,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表明生产投资、制造业的形势在进一步好转。下半年以及下一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会继续维持向好态势。

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

以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7月1日起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同时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郭凯表示,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主要的考虑是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再贷款的目的是处置金融风险,是人民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郭凯介绍称,金融稳定再贷款使用是非常少、非常罕见的,需要经过审慎评估,充分考虑出险金融机构的情况、金融风险的紧急性和系统重要性以后,在其他工具例如行业保障基金和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无法保障安全、同时这个机构又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据郭凯介绍,最近一次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是在包商银行的处置过程中。当时因为包商银行体量比较大,如果不使用金融稳定再贷款可能会引发一些金融风险。蒙商银行的成立和包商银行处置基本完成,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扩散,人民银行这部分金融稳定再贷款的作用也会逐渐被别的资金替代,比如说存保基金,金融稳定再贷款就会退出。

[责任编辑:PF085]

责任编辑:PF085